一、 质量是由客户决定的
产品到客户手中,无论标榜多豪华的配备、性能多卓越、外观多精美,但不是客户所需的,还是会被淘汰。“最适质量”取代“最佳质量”,即是让客户感到“最满意的质量”。
1、满足客户现在的需求:
符合特定的规格 功能好 使用方便 外观精美
2、保障客户未来的需求:
经久耐用,不易发生故障 安全可靠 外在环境影响小 为客户设想周到
二、 质量不是增加成本,而是能降低成本
1、对于制造业而言,不良率下降,成本就会下降:
2、不需要花费检验、修正不良品的成本;
3、没有不良品,节省材料更换、机器调整的费用;
4、因不良品的减少而有更多生产机会;
5、在不良率减少的情形下,可以改善生产的持续生产能力。
三、 品质管理
1、要从不稳定的产品质量抓起。
不稳定的因素来源于:人员、设备、材料、方法、环境等。
2、重视品质管理基础。
(1)标准化:标准化是管理不稳定质量出现不可或缺的准则,野蛮制造的“克星”。(统一化、通用化、系列化、简便化)
(2)信息化:数据化可以说对偶发不稳定的管理最有效的办法。所谓数据化,就是尽量将事情用数值表示。
(3)质量教育:持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,让员工第一次做对。
(4)质量成本分析:预防成本、鉴定成本、故障成本。
(5)质量缺陷分析:轻微缺陷、一般缺陷、严重缺陷、致命缺陷 、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
(6)设备管理:设备优化、设备保养
3、“三按”和“三检”
“三按”:
§ 要求员工按工艺、按图纸、按标准操作(上岗前培训及现场指导);
§ 要求检验员按工艺、按图纸、按标准检验;
§ 要求技术部编制工艺、绘制图纸、制定标准。
“三检”:
§ 员工自主检验 巡回检验 员工之间互检
四、 品质三大控制
1、进料控制与库存品质管理
进料控制的5R原则,5R原则是指适时、适质、适量、适价、适地的采购物料。实现了5R,就可以确保需求、成本、品质等各方面对物料供应的要求。
1)适时 Right Time,在需用的时候,及时地供应材料,不断料。
2)适质 RightQuality,购进的材料和仓库发出的材料,质量符合标准。
3)适量 RightQuantity,采购数量与存量控制适当,防止呆料和过多地占用资金用合理的 成本取得所需材料。
4)适价 Right Price,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材料。
5)适地 Right Place,从距离最近或供应最方便的供料商那里进货,确保随时可以进料。
2、过程控制与SPC—统计过程控制
o 过程品质管理计划的拟定 设备点检与仪器校验
首件检查 操作人员自主检查 过程巡回检查
o 品质异常处理 检验记录 不良统计分析
o 不良品的区隔与标示 控制图的应用 看板管理的实施
o 3、终端控制与顾客满意
o 最高主管的决心和承诺
o 争取品质要求严格的顾客
o 推行全员“一票否决制”的活动
o 建立员工满意的企业环境
o 重视教育训练
o 建立好的环境品质
o 永远培育供应商理念
五、零缺陷管理
第一次做对,在企业中要花一半的运行费用在做错事情的代价上,做错事情的代价大约是 销售收入的25%,而企业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。第一次做对,就是可以避免这个代价,质量就是符合要求。
建立预防系统:
(1)传统的观念把重点放在产品完工后的检验和售后补救,
(2)零缺陷管理思想是从人的价值层面、精神领域入手,通过改变人们的态度与习惯,改变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,从而提高产品质量。
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