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
对于管理者而言,你敢不敢于去挑战新的领域,敢不敢于去挑战新的难题,敢不敢于有所追求?如果是不敢的话,都是安于现状的表现,也是不思进取的表现。
2 明哲保身,怕得罪人
有的管理者,什么事情心里都清楚,什么事情都讲得头头是道,但就是不敢站出来说话、反馈问题,或者不敢去推动,怕得罪周边,怕得罪领导,还怕得罪下属。
这样,在流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,这种管理者怎么能推动解决问题,怎么能够持续改进?
3 以领导为核心,不以客户为中心
有些主管在给上级做汇报前,为了做一个汇报资料,不知道要召集自己的下属开多少次会。
你要汇报的资料,能不能自己写?写完了,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评审。你要自己写的话,我相信不会超过很多页,也不会弄得花花绿绿,搞得那么漂亮了。
为了美化、格式好看,而浪费下属和你自己大量的时间,这是不增值的。
4 推卸责任
如果发生任何事情,主管都习惯性地先看自己有什么问题,都先把自己的原因找出来,那么真正的原因就出来了。
但我们最习惯的却是先找别人的问题,不找自己的问题;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老担心别人做不好,不担心自己做不好。现在很多人,很习惯去讲一大堆别人的问题,从来不讲自己的问题。
5 发现问题不找根因
相当多的管理者,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,出了什么事情,打个电话“你搞定”;上级领导问他“你抓了没”,他说“抓了”。
只是打了一个电话,或者批示一下,这样怎么能够把事情搞透彻,怎么能够找到解决办法?怎么能真正解决问题?
6 只顾部门局部利益,没有整体利益
有些主管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,明明知道影响公司利益,明明知道公司的想法和要求,却在下面想方设法,花了很多时间、精力去搞他的小九九。
尤其涉及到我们有业务拆分和整合、团队和人员要划分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明显。你这样做,公司怎么敢交给你更大的责任。如果你的责任更大,你更以局部利益为主的话,那以后公司的整体利益谁来保证?
7 不敢淘汰惰怠员工,不敢拉开差距,搞“平均主义”
其实主管对他的下属有没有惰怠的很清楚,就是拉不下面子去处理,尤其是对老员工,有些还是自己的老领导或老同事,更拉不下面子。
在这种情况下,你不淘汰,你不拉开差距,你就是对那些高绩效者、对那些优秀者不尊重。在我们身边,惰怠的员工比比皆是,那我们敢不敢给他降级、降等、降薪?
8 常抱怨流程有问题,从来不推动流程改进
有主管经常抱怨流程多、流程复杂,并且时时挂在口头上。如果真发现流程有问题,一定要指出哪里流程多、哪个流程有问题,才好改进。
9 不敢接受新挑战,不愿意离开舒适区
有的主管不想去新领域,不敢接受挑战。
10 不敢为被冤枉的员工说话
有的主管怕为被冤枉的员工说句公道话,因为说了,可能就会被公司“戴帽子”。如果你真的觉得某个员工被冤枉了,为什么不敢说呢?要么你根本就不对这个员工负责任,要么就是怕说了以后被主管批评,怕得罪人。但如果你都不敢说话,那又如何保护他们?
11 只做二传手,不做过滤器
任何地方来了事,他立即就传下去了,不管这个事情该不该做、要不要做,反正不是自己亲自做,这样一来就让下属苦不堪言,不能聚焦工作。
12 热衷于讨论存在的问题,从不去解决问题
作为主管,如果能够把你们授权范围内能解决掉的问题全部解决掉,那么很多问题就没有了,特别是潜规则。对于你解决不了的,不在你授权范围内的,若你不去推动解决,那怎么能够解决?
13 只顾指标,不顾目标
在我们当中,存在一些主管只关注 KPI 的完成,但不知道 KPI 完成得很好是为了什么。
14 把成绩透支在本任期,把问题留给下一任
只关注当期不关注长期,只关注现在不关注未来,该投入的不敢投入,不敢在新领域、新产品上投入,不愿在架构、平台等长期才能看到绩效的工作上投入,甚至只关注仗打得漂亮,而忽视组织能力、流程优化、人员能力提升等长远的事。
15 只报喜不报忧,不敢暴露问题
最可怕的是质量上的捂盖子,搞“和谐”,不主动暴露质量问题、流程执行问题。如果我们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,马马虎虎应付了事,那产品的质量就没办法保证,我们就会失信于客户。
16 不开放进取,不主动学习,业务能力下降
有一部分干部凭着经验做事,走的是“经验主义”的老路。
17 不敢决策,不当责,把责任推给公司
绩效是评责任结果,还是评亮点和表扬信?说起来我们都清楚评的是责任结果,但真的评的时候却去评亮点。这些现象谁能纠正?就是我们各位主管。
18 只对过程负责,不对结果负责
有些主管只关注“我做了呀”,但不管”做的结果如何”。只对过程负责,不对结果负责,就会形式主义,很容易把事情复杂化,把动作做得很优美,效果却不好。
以上看法仅代表本公司观点,如有不完善之处,敬请告知我们,欢迎交流探讨,谢谢!
| ||